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涉及哪两个方面 , 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涉及哪两个方面
2017年3月25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在海南博鳌和广东省委副书记、广州巿委书记任学锋会面,主要讨论两方面,一个是香港和广州如何可以一起做好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巿群的规划工作;第二方面,就是香港和广州如何可以一起“走出去”,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动五个互联互通。2017年4月19至21日,梁振英将率团
地理环境,经济活动。粤港澳大湾区地理条件优越,“三面环山,三江汇聚”,具有漫长海岸线、良好港口群、广阔海域面。经济腹地广阔,泛珠三角区域拥有全国约1/5的国土面积、1/3的人口和1/3的经济总量。截至2020年12月,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达8617.19万人。
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在国际经济学范畴中是多个不同关税区的相对独立经济体的一体化发展,这就包括了贸易、投资、关税及非关税措施、相关货币财政金融等宏观调节政策的相互协同和一体化发展的内容。在区域经济学范畴中则是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相似的要求,包括基础设施、创新产业以及相应的制度建设和整合,与国
总结而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内部制度差异、多中心空间结构、多样化目标和任务、合作平台建设等。通过建设不同层次的合作发展平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一体化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涉及哪两个方面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规划期至 2025 年,展望到 2035 年。也就是说,长三角眼下要做的大事,都写在这部规划里了。从规划的内容来看,到 2025 年,长三角地区将要办六件大事,即基本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建立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显著提升生态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纲要》明确了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规划范围、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为这一国家战略实施提供了纲要指南。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增
1.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将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为该区域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2. 2019年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为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行动纲领。3. 根据《纲要》,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的全域,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是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编制。经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12月印发实施。实施方案: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
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
地理环境,经济活动。粤港澳大湾区地理条件优越,“三面环山,三江汇聚”,具有漫长海岸线、良好港口群、广阔海域面。经济腹地广阔,泛珠三角区域拥有全国约1/5的国土面积、1/3的人口和1/3的经济总量。截至2020年12月,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达8617.19万人。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内地与港澳的交通联系,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挥香港国际航运中心优势,共建世界级港口群和空港群。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推动各种运输方式综合衔接。推进区域重点项目建设,如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建设稳定安全的能源和水供应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在国际经济学范畴中是多个不同关税区的相对独立经济体的一体化发展,这就包括了贸易、投资、关税及非关税措施、相关货币财政金融等宏观调节政策的相互协同和一体化发展的内容。在区域经济学范畴中则是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相似的要求,包括基础设施、创新产业以及相应的制度建设和整合,与国
总结而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内部制度差异、多中心空间结构、多样化目标和任务、合作平台建设等。通过建设不同层次的合作发展平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一体化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涉及哪两个方面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印发,该《纲要》是指导长三角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更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重大政策机遇。根据本《规划纲要》,政策所称的“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始于21世纪初,具体是200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开始形成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以下是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详细解释:长三角一体化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自启动以来一直在稳步推进。这一进程旨在促进长三角地区城市间的经济合作与协同发展,加强区域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形成优
1. 长三角一体化始于21世纪初,200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开始形成经济一体化的进程。2. 长三角一体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自启动以来一直在稳步推进,旨在促进城市间的经济合作与协同发展。3. 一体化进程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体系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在交通、能源、信息等关键领域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哪一年提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2010年提出的。为了进一步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国务院于2010年5月24日正式批准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2019年12月1日,发布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哪一年提出 2021年起,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的户籍居民在长三角区域内跨省迁移
1.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将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为该区域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2. 2019年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为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行动纲领。3. 根据《纲要》,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的全域,
长三角实行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什么时候?
1 助推长江三角洲市场体系一体化 一是建立健全统一的市场标准化体系。把标准化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积极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建筑业与对外贸易等多个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发展与发展,引导企业深人开展“寻标、对标、提标、达标”活动。加快培育标准化服务机构,支持各级各类标准化科研机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归口单位、标准化出版发行机构等。加强标准化服务能力建设与发展。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标准化服务机构建设与发展。引导有能力的社会组织提供标准化服务。 二是主动探索“基层出题、领导答题”的工作模式。改革推进上同频。 汇总基层落实过程中的种种难题,打破不同部门之间“一亩三分地”的界限,主动作为,积极推进,努力做到“帮忙不添乱、介人不陷人”。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务必加强上下联动,密切沟通联系,建立常态化改革服务机制。政策制定上配套。坚持先立后破,发挥立法对各项改革举措的先行保障与引领推动作用,把成功的工作经验、工作模式以条例的形成固定下来,甚至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实施。 2 促进长江三角洲基础设施一体化 一是优化、提升以上海为中心的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与保障能力。统筹推进沪苏通过江通道与以上海为中心的城际轨道交通网建设与发展,进一步将上海轻轨路线延伸至周边市县,建成上海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进一步强化上海组合港体系内部的分工与合作,继续推广“沪苏通”模式与“通关一体化”,发挥好太仓港、南通港、南京港等港口在集装箱运输、江海联运体系中的作用,分流上海港航运压力。 拓展上海港、宁波港与连百港港的海铁联运业务,提升连百港港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能力,培育上海组合港物流服务的新增长点。加快建设与发展以铁路为中心的沿海战略大通道,加快服务上海、宁波等主要港口的货运铁路建设与发展,推进依托铁路的内地无水港建设与发展,以缓解上海港、宁波港等港口的公路运输压力。 二是以推进沪苏通一体化为抓手,加快辐射江苏沿海地区的跨江交通与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积极开展沪苏跨域合作,协同推进通州湾海港集装箱港、南通新机场的建设与发展,加快构建长江三角洲北翼的江海联运枢纽、空铁枢纽,拓展上海、苏南的发展新空间,推进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统筹南通东西向运河疏浚工程与长江口航道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与发展长江经济带人海分流新通道,减缓长江口航运压力,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建设与发展。 继续完善江苏沿海与上海、苏南等地区电网、管道、LNG接收站、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为双方在能源、大数据、旅游业、医药等领域的合作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同时发挥江苏沿海连百港核电与盐城、南通风电、LNG等新能源优势,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清洁能源,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三是整合区域一体化组织,形成强有力的顶层设计。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实施为契机,创新中央对长江三角洲各省市的考核机制、财政分配机制,整合、建立、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银行组织,以中央层面推动、国家战略推动、金融推动,调动地方参与一体化的积极性,形成强有力的一体化顶层设计。 破除阻碍区域交通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的行政藩篱与制度性障碍,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按照市场体制规则来消除基础设施领域的资金、人才与技术流动瓶颈[4]。同时,推进区域信息化配套顶层法律制度、区域信息标准化与信息化技术规范统一,共同建设与发展“智慧三角洲”,提升区域一体化的信息化保障水平。 3 加快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协同治理 一是严守生态红线,共筑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强化省际统筹、区内外与城市间联动,加快建设与发展宁杭生态经济带,协同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长江生态廊道、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与发展。依托黄海、淮河一洪泽湖共筑东部与北部生态屏障,依托江淮丘陵、大别山、黄山一天目山一武夷山、四明山一雁荡山共筑西部与南部生态屏障。 重点建设与发展与保护长江水生态走廊、富春江一钱塘江清水走廊、骆马湖一高邮湖一邵伯湖一茅山一天目山一千岛湖一浙西山地山水生态走廊。推进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优先完成长江重要岸线、重要滨海与河口海湾湿地、环太湖湖滨带等受损生境的修复。维护生物多样性,严格保护重要滨海湿地、重要河口海湾生态安全。 二是严控结构性污染,共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重点打好治水、治气、治土三大攻坚战,从严控制污染物人江、人河排放总量,与谐江湖关系,保障长江、太湖、淀山湖等重要水域的生态安全。开展新一轮太湖流域综合整治,促进太湖流域生态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强化太湖流域、南水北调受水湖泊与钱塘江流域上游富营养化控制。 严格实行能源消费总量与煤炭消费总量双控,实施区域大气污染物行业排放总量与绩效双管控。加大化工污染、黑臭水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港口污染等专项整治力度,探索实施石化、涂装、包装印刷、涂料等行业VOCs总量控制,加强VOCs重点排放行业污染源头控制,实现多种污染物协调控制与区域联动。 三是严格环境准人,共建环境治理协调新机制。制定流域统筹、区域统一的行业污染物排放绩效约束,严格行业资源环境准人,分区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机制与退出机制。在国家层面建立强有力地推进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环境管理协调机构,健全跨区域与跨部门协同、多种污染物与多种环境要素协同治理机制。 建设与发展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全域监测数据实时共享,强化跨部门、跨区域、跨流域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建设与发展,健全长江三角洲污染防治协作长效机制。在环太湖、沿海、长江口、环淀山湖、苏南丘陵、新安江等跨界地区,健全与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对在区域环境保护中因承担生态功能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地区,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予以合理的经济补偿。长三角一体化包含三省一市,实际上一体化不一定要从这么大空间来讲,可以从区域内部进行规划,若干个都市圈里的一体化就是长三角一体化,所以更加需要在长三角内部推动都市圈规划。 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也是都市圈发展的重要推动,中国大部分地方没有形成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长三角是例外。一个都市圈的创新生态、产业体系、产业链和营商环境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奔走于1小时通勤圈的广大从业者,他们是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有生力量。 扩展资料: 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坚持主流价值引领,筑牢精神支柱,建设精神家园,从更高层面、更大范围丰富和充实群众的精神世界,是必不可少的人文基础和精神支撑。长期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现实淬炼,形成了江南文化勤勉、机敏、敦行、坚韧、崇文、重商、开放、进取、精致、雅逸等文化基因和开放求新、明达致远、精进图强的区域精神。 江南的优秀文化基因和区域精神,必将会以其人文光辉照亮江南地区继续前行的方向和路径,对江南地区在新时代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起到激发精神动力、引领发展方向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 人民网-抓住并用好长三角一体化重大机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